- 山東云思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電話:0531-58591135
- 傳真:0531-69986735
-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經十路24916號


動力電池新勢力謀大局 蜂巢能源劍指2025年100GWh產能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劇減,外商投資準入放寬,松下、三星、LG、SK等日韓企業在華大規模布局擴產動力電池,而國內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萬向等也宣布了大規模擴產計劃。與此同時,動力電池市場集中度不斷上升,相關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動力鋰電池裝機量CR5為74%,CR10達到83%,而CR20更是高達92%,其中,頭部企業寧德時代占了41.19%。
動力電池行業進入比拼規模、技術、資金、市場的新時期,外資巨頭與國內龍頭企業雙重夾擊下,動力電池新勢力是否還有分享市場蛋糕的機會?
新勢力的機會
“根據市場和行業規律,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行業第一的市占率不會高于25%,一旦單一企業的市場份額過高,就會有新企業加入進來,并打破原有平衡,形成新的平衡。因此長期來看動力電池當下市場格局,未來大概率可能會存在較大的變數,整車廠一定會選擇其他優質供應商,作為對該頭部企業的制約。”在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蜂巢能源)總經理楊紅新看來,外資電池企業加速在華布局,會加速這種情況的發生,行業會重新洗牌,最后老牌電池企業、外資電池企業和以蜂巢能源為代表鋰電新勢力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企業和產品定位也會更加涇渭分明。

蜂巢能源總經理楊紅新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專訪蜂巢能源總經理楊紅新(左)
“這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機會大于挑戰!” 楊紅新的自信主要來源于長城汽車和寶馬汽車這兩大汽車巨頭對蜂巢能源的雙重背書、資金實力與技術底蘊。
全球化的布局
蜂巢能源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一家專業從事汽車動力電池材料、電芯、模組、PACK、BMS、大容量儲能系統及太陽能研發和制造的新能源科技公司。
2018年7月10日,在中德兩國政府官員的見證下,中國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寶馬(荷蘭)控股公司正式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蜂巢能源是長城汽車與寶馬合作的電池板塊,其依照國際水準建造的中國第一工廠坐落于江蘇金壇。工廠占地800畝,投資80億元,產值達100億元,主要生產鋁殼方形電芯。該工廠是全球第一家以先進的高速疊片工藝建造的電芯智能制造工廠,預計該款電芯能量密度大于270wh/kg,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楊紅新透露,金壇生產基地建設進度目前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目前已經完成主體結構建設,預計2019年10月投產,2020年初實現第一條產線SOP,屆時金壇工廠整體產能將達到12GWh。
2018年10月,長城汽車與保定端茂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出售蜂巢能源100%股權給長城控股持股100%的全資附屬公司保定端茂。同年12月,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分別以對價人民幣1.64億元及4770.07萬元出售123項公司專利、非專利技術資產及部份資產給蜂巢能源及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將助力蜂巢能源的獨立運營,以提高其競爭力。2019年2月,蜂巢能源從長城汽車完全剝離,在保持獨立性的同時,將有計劃地對社會資本開放。
楊紅新介紹,在產能規劃方面,蜂巢能源不僅布局了方形鋁殼電芯,2019年3月11日,緊跟動力電池發展趨勢,公司還宣布和捷威動力共同投資組建合資公司,完成三元鋰離子軟包動力電池的布局。合資項目擬在江蘇鹽城投資15億元,建設4條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生產線,首期實現產能2.5GWh,主要產品的能量密度將達到300Wh/Kg,項目計劃于2020年上半年建成投產。
根據蜂巢能源的規劃,到2025年,公司將為全球貢獻100GWh產能,為中國貢獻60GWh產能,具備向國內外主流主機廠穩定供貨的能力。

新技術的底蘊
新勢力的崛起,往往都與技術人才、技術創新分不開。
蜂巢能源立志成為全球高端鋰電供應商,并打造集上游原材、中游產品與應用、下游資源回收的新能源產業生態鏈,同時建設設計全球6個國家、7個研發中心和5個制造基地的全球布局。
蜂巢能源擁有具有尖端國際視野的動力鋰電池研發團隊及量產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截至2019年3月,團隊規模已達830人,其中外籍專家60余人,團隊碩士、博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占比37%,并已申請各類專利5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達36%。據悉,從材料開發到電芯設計、從系統集成到BMS軟硬件設計,蜂巢能源技術團隊主要成員都曾供職于歐美、日韓的主要汽車和電池公司,其中不少都擁有20年以上的從業經驗。
關于7個研發中心的建設進度,楊紅新表示,目前保定、韓國、上海和印度研發中心已經投入使用,美國和日本研發中心正在建設;另外,蜂巢能源在3月11日蜂巢能源無錫研發中心項目也順利簽約,全球范圍的研發中心體系雛形漸顯。
在新技術方面,蜂巢能源與寶馬技術團隊緊密合作,依照國際水準建造的中國第一工廠坐落于江蘇金壇。據悉,該工廠是全球第一家在方形鋁殼電芯上采用 “高速疊片工藝”的電芯智能制造工廠,集合了智能配送、數字化看板與分析、質量追溯與分析、數字化質量檢驗等智能化系統。蜂巢能源計劃明年量產NCM811方形疊片電芯以及對應的pack產品。
在下一代電池技術方面,楊紅新介紹,蜂巢能源還建有固態電池實驗室、無鈷電芯也進入了材料中試階段;公司計劃2025年完成全固態電芯的切換,能量密度將達到350-500Wh/Kg。
此外,除了規模和技術實力,成本也是考驗動力電池新勢力的關鍵指標。楊紅新透露,在降成本方面,蜂巢能源將從四個方面著手緩解成本壓力:一是產業鏈布局,對電芯成本占比超過50%的正極材料產業鏈進行重點投資布局。目前蜂巢能源已實現對澳洲品位和儲量最佳之一的Pilbara礦戰略投資,降低采購成本的同時確保未來的高品位鋰輝石供應;還參股投資了氫氧化鋰加工廠廣西天源,獲得鋰礦石加工能力;未來還將繼續加大上游鎳鈷礦領域的投資,重點放在非洲、澳洲和印尼等地;除礦產資源外,公司還在密切關注前驅體-回收領域,計劃與國內技術領先的前驅體公司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實現前驅體和回收領域的戰略布局,以降低成本和保障供應。
二是聯合采購,與其他產業鏈內企業,比如復星-捷威和某擁有動力電池加工能力的整車廠,形成戰略聯盟,共同進行設備和原材料的采購,預計可達到與行業龍頭相競爭的成本控制能力。
三是采用更先進的疊片工藝,在相同體積下,疊片工藝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循環壽命,從而變相降低成本。
四是嚴控運營費用,通過繼承自長城汽車的費用控制能力,以精益化管理等方式降低管理和銷售費用,最終實現綜合成本的降低。
背靠長城和寶馬兩大車企,100GWh動力電池的規模,7個研發中心的設立布局,緊跟國際最新電池技術步伐,蜂巢能源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
下一篇:沒有了